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严重脊柱侧凸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刘勇; 仉建国; 邱贵兴; 李其一; 李书刚; 赵宇; 沈建雄; 于斌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10): 944-948.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09.10.011

摘要

目的 评价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治疗早发的儿童脊柱侧凸的初步应用结果 .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9年3月行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脊柱侧凸11例,男1例,女10例;年龄2.1~10.9岁,平均6.1岁.Risser征均为0级.胸椎侧凸8例,胸腰椎侧凸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1例.10例采用Isola生长阀固定,1例采用TSRH生长阀固定.撑开1~4次,平均1.8次.随访4.2~38.1个月,平均17.3个月.结果 术前主弯Cobb角67.64°±11.43°,胸后凸31.00°±22.40°,躯干偏移(2.00±1.73)cm,T1S1高度(25.47±6.16)cm;初次术后主弯Cobb角34.64°±8.26°,胸后凸23.00°±8.06°,躯干偏移(1.49±1.31)cm,T_1~S_1高度(28.84±5.69)cm;末次术后主弯Cobb角36.82°±11.76°,胸后凸27.18°±8.97°,躯干偏移(1.11±1.29)cm,T_1~S_1高度(31.29±4.50)cm.术前、初次术后和末次术后主弯侧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手术矫止率47.15%±16.48%,T_1~S_1高度增加(3.37±1.62)cm;末次手术矫正率44.73%±19.43%,T_1~S_1高度增加(5.82±2.21)cm.治疗期间T_1~S_1每年平均生长1.6 cm(1.1~2.7 cm).5例出现并发症:3例脱钩,1例椎弓根螺钉脱出,1例断棒.结论 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允许脊柱纵向生长,同时起到矫形和控制畸形发展的作用,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