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是极端低温事件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基于1961—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地区逐日最低气温、人口和耕地等数据,选取极端低温事件强度、频次、持续时间,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占比,植被覆盖度,数字高程模型(DEM),脆弱人口比重和性别比重9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组合权重,对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极端低温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实现了中巴经济走廊极端低温事件不同风险等级(低、较低、中、较高、高风险)的区划。研究表明,中巴经济走廊内极端低温事件风险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极端低温事件风险受极端低温事件强度、人口密度和地形影响较大。区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有巴基斯坦的阿扎德克什米尔地区、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开普省地区、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和中国的喀什地区。其中,阿扎德克什米尔高风险面积占比最高(约35%),联邦直辖部落地区较高风险面积占比最高(约7.7%),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中风险地区面积占比最高(约24.6%);中风险地区占比超过10%的还有开普省(12.5%)、阿扎德克什米尔(20%)、联邦直辖部落地区(10.2%)、中国喀什地区(14.3%)。评估结果与历史灾情吻合,可为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
单位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