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的螺距(Pitch)与不同的球管旋转速度(s/r)优化搭配在下肢CTA中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至2013年间临床拟诊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螺距与不同球管旋转速度优化搭配随机分为3组(n=30),A组:螺距0.516、0.6s/r;B组:螺距0.984、0.8s/r;C组:螺距1.375、1s/r;均采用相同的kV、mAs、注射速率、对比剂量及浓度行对比剂追踪手动触发扫描。扫描结束后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射线有效利用率(Dose)及扫描时间(To-time)。将3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扫描时间采用方差检验(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平均扫描时间分别为(30.30±0.54)s、(21.30±0.44)s、(19.30±1.48)s,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扫描时间最短;DLP分别为(4002.35±71.56)mGy·cm、(2106.25±62.14)mGy·cm、(1534.08±106.50)mGy·cm,3组之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ED分别为68.06mSv、35.81mSv、26.08mSv,B组比A组的每位患者ED降低了47.37%(32.23/68.04),C组比A组的每位患者ED明显降低了61.67%(41.96/68.04)、C组比B组降低了27.17%(9.73/35.81),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组在腹主动脉远端、双侧髂外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处的平均CT值为300.35Hu、302.49Hu、307.09Hu,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节段数均具有较好一致性;3组的Dose分别为94.94%、95.61%、95.61%。结论:3组的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但螺距1.375、1s/r搭配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