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深水灌溉下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研究

作者:张诚信; 马林杰; 袁秦; 寇祥明*; 王守红; 张家宏; 韩光明; 唐鹤军; 潘志文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44(05): 20-30.
DOI:10.16872/j.cnki.1671-4652.2023.05.003

摘要

以金香优100 (A1)、润两优香丝(A2)、镇籼3优111 (A3)、宁两优Y16 (A4)等4个籼稻品种,南粳9108 (B1)、南粳46 (B2)、南粳3908 (B3)、金香玉1号(B4)等4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稻虾共作长时间深水(20~40 cm)灌溉模式,从稻米生育特性、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多个维度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结果表明:籼稻A2、粳稻B3生育期最短;籼稻A3倒伏面积90%,抗倒性最差,粳稻B2倒伏面积20%,其余品种抗倒性均较好;籼稻A1株高最高,A3穗长最长,A4分蘖率、成穗率最佳,粳稻B2株高最高,B3穗长最长,B1分蘖率、B2成穗率最佳。籼稻A4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粳稻B3产量最高,产量优势主要来自结实率、千粒重;稻米加工、外观品质以籼稻A1、粳稻B3表现最好;籼稻A2、粳稻B1蛋白质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值最佳。稻米RVA谱特征分析显示,籼稻品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均表现为A2依次大于A3、A4、A1,消减值、糊化温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粳稻品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均表现为B1依次大于B2、B4、B3,消减值、糊化温度也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此外,籼稻A4、粳稻B3对温光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 单位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