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高度承认"社区参与"必要性的文化遗产条约。"社区参与"的地位上升,归功于1999年教科文组织与史密森尼学会在华盛顿召开的"赋权地方与国际合作:对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的全球评估会议"。这一会议还进一步确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定义即将优先纳入公约文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和内容,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叙事与观察从这一会议入手,梳理公约成型过程,探讨"社区参与"如何在此次会议后被众专家奉为圭臬,又经历政府间会议上成员国代表的争议,最终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