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方案的研究

作者:钱军; 陈建峰; 王丽洁; 李继敏; 邹誉; 高力明; 杨亚莉; 李莹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 22(03): 215-221.

摘要

目的调查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分析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抗栓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诊疗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1 742例,其中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384例(22.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诊断、合并疾病、化验检查、出院时治疗用药等相关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分组,使用CHADS2、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形成风险、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情况。结果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Ⅲ~Ⅳ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分别是阵发性房颤组14.4%和持续性房颤组18.9%(P<0.05),出血性脑卒中分别是1.5%和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例入选患者中男209例(54.5%),女175例(45.6%),平均年龄(75±9.28)岁。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302例(78.6%),平均值(2.7±1.4)分,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共368例(95.8%),平均值(4.3±1.7)分。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213例(55.5%),平均值(3.3±0.5)分。其中使用华法林者134例(34.9%),未使用华法林者250例(65.1%),其中仍有37例(9.6%)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384例患者中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09例(80.5%),其中12个月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51例,抗凝治疗比例35.7%,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例35.3%;未行PCI患者258例,抗凝治疗比例38.0%,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例10.9%,单抗凝治疗比例39.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75例,住院期间行PCI患者63例,三联抗栓仅3例(4.3%),双重抗血小板29例(46.0%),抗凝治疗比例为19.1%;未行PCI患者12例,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单抗血小板治疗(8.3%),双重抗血小板治疗3例(25.0%),单抗血小板治疗6例(50.0%)。对抗凝组、抗血小板组、三联抗栓组及未行抗栓治疗组比较年龄、性别、既往脑血管事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良、消化道出血等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提示高龄(≥80岁)、有消化道出血病史在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是血栓栓塞和出血高风险人群;此人群的抗凝治疗严重不足,而相对来讲抗血小板的治疗执行较为规范;影响抗栓方案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80岁和有消化道出血患者。

  • 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