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郭沫若的海外游学经历出发,结合穆木天、王独清、孙大雨等留学诗人的行旅写作,探讨域外风景对新诗节奏的激发效应。借助观海、赏雪等风景体验,郭沫若改变了对景物形成的固定印象,他从景物的视觉节奏、音响节奏中找到发展情绪节奏、建立诗歌节奏之可能,并将这种体会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新诗创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源于海外奇异风景带来的触动,诸多写作者尝试用语言的节奏模拟、复现景物运动的节奏,不断强化视觉、音律、情绪节奏在文本中的同步对应,有效推动了新诗的节奏建设。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