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对炎性痛大鼠消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作者:范月媛; 黄国付; 高芳; 武彩花; 苑小翠; 李洪萍; 潘晓莉; 陈威; 曹炀; 邢鲁栋; 李熳
来源:中国针灸, 2016, 36(08): 845-850.
DOI:10.13703/j.0255-2930.2016.08.017

摘要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对炎性痛大鼠消炎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穴位注射组(EA+PI组)、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组(EAPI组)、电针组(EA组)、穴位注射组(PI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在左后肢足背皮下注射50μL溶媒液体石蜡油;余组在同一部位注射50μL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炎性痛模型。EA+PI组、EAPI组、EA组、PI组足背注射CFA造模后隔日(第2、4、6d)分别给予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电针、穴位注射治疗,每次持续30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和造模后1~6d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及足部肿胀程度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炎性局部皮肤组织中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炎性痛模型建立后,与对照组比较,余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降低(均P<0.05),而足背肿胀程度升高(均P<0.05);治疗后,EAPI组大鼠的机械痛阈、热痛阈值较模型组、EA+PI组、EA组和PI组显著升高(均P<0.05),而足背肿胀程度则降低(均P<0.05)。模型组IL-1β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经治疗后,EAPI组IL-1β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EA组和PI组(均P<0.05),而与EA+P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治疗炎性痛的疗效优于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和单纯电针或单纯穴位注射疗法。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市康本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