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等研究,首次在北秦岭造山带内乡县碾道一带厘定出一套奥陶纪碱性正长岩体。该岩体现以构造岩块的形式赋存于朱阳关-夏馆断裂带内,但保留早期与秦岭岩群的侵入接触关系,岩石组合由角闪正长岩和霓辉正长岩构成。岩体低硅(SiO2=52.09%~67.48%),富碱(K2O+Na2O=5.82%~11.75%),贫镁(MgO=0.09%~1.99%),高铝(Al2O3=11.87%~17.81%),富集轻稀土元素、Rb和K,亏损Nb、Ta、P和Ti,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体可能源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背景与岛弧环境有关。获得角闪正长岩LA-ICP-MS结晶锆石U-Pb年龄为457.4±1.8 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综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碾道碱性正长岩体可能代表了北秦岭早古生代约450 Ma抬升折返过程中构造负反转体制下的初始岩浆记录,其侵位结晶年龄则代表了构造负反转发生的初始年限。

  • 单位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