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仁伯爵综合医院就诊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数据的分析,揭示中国澳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4-01至2014-12期间共472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73.4±10.9)岁,女性197例(41.7%),年龄≥75岁的患者244例(51.7%)。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并计算CHA2DS2-VASc评分,评分≥2分为卒中高危;计算HAS-BLED评分,评分≥3分为出血高危。结果:472例患者的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4±1.8)分,CHA2DS2-VASc≥2分的患者有389例(82.4%);平均HAS-BLED评分为(1.96±1.03)分,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有132例(28.0%)。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84例(38.9%),华法林101例(21.6%),新型口服抗凝药物156例(33.8%);同时接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患者22例(4.6%);未用任何抗栓治疗的患者53例(11.2%)。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率高,215例(55.3%)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新型抗凝药物应用比例超过华法林。结论:中国澳门地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超过80%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多数患者依据卒中危险评分进行抗凝治疗,55.3%的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应用超过华法林。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