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武训平生“行乞兴学”,于其身后百年有毁誉两极的评价,然其身处社会底层,毕生却执着于办“义学”的思想根源,尚未见系统研究。通观武训言行及曾经发生过宗教经验的经历,可见其行为模式中具备“内在宗教性”,其思想来源是明清以来普及于基层社会的“善书”。清代以降“善书”与民间信仰结合,武训曾深入参与“善书”团体,其“义学”兴办之后,亦与当地“善会”关系密切。武训作为实践“善书”的道德典型,不仅得到士林的广泛赞誉,亦被晚近士林和诸多民间团体奉为楷范,由此可见“善书”观念之晚近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