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分类,比较优化脉冲光技术(OPT联合睑板腺按摩(MGX)治疗不同类型MGD相关干眼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门诊就诊的MGD相关干眼患者60例(60眼),通过IVCM检查睑板腺并将其分为严重程度增加阶段的3种类型:阻塞型29例,炎症型18例,纤维化型13例;均采用每2周1次,共3次的OPT联合MGX治疗。观察并记录3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分泌评分(MGYSS)的结果。结果 (1)OSDI评分:3型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OSDI评分均下降,阻塞型和炎症型治疗后1月与治疗后3月比较OSDI评分持续下降,治疗后1月阻塞型OSDI评分下降优于炎症型,治疗后3月阻塞型OSDI评分下降优于炎症型和纤维化型(P <0.05);(2)BUT:3型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BUT均上升,阻塞型治疗后1月与治疗后3月比较BUT持续上升,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3月阻塞型BUT升高优于炎症型和纤维化型(P <0.05);(3)CFS评分:阻塞型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CFS评分均下降,炎症型和纤维化型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CF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LLT:阻塞型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LL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炎症型和纤维化型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MGYSS:3型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MGYSS均下降,3型治疗后1月与治疗后3月比较MGYSS持续下降,阻塞型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3月MGYSS下降优于炎症型和纤维化型(P <0.05);(6)IVCM分类的MGD严重程度增加的阶段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474,P <0.001)。结论 (1)通过ICVM对MGD分类,可将其分为严重程度增加阶段的3种类型:阻塞型、炎症型、纤维化型。IVCM对MGD分类是一种新分类方法,且IVCM分类的MGD严重程度增加的阶段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正相关。(2)在IVCM对MGD分类的基础上,通过OPT联合MGX治疗不同类型MGD相关干眼,阻塞型疗效更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