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生物质氮掺杂碳点及检测硫普罗宁

作者:李可欣; 张任国; 于嘉禾; 姜博钧; 王国宇; 牛娜; 陈立钢*
来源:分析试验室, 2022, 41(03): 312-316.
DOI:10.13595/j.cnki.issn1000-0720.2021.041601

摘要

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以石榴籽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制备得到了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到N-CDs平均粒径为20 nm;原子力镜(AFM)确定N-CDs厚度为0.6~1.4 n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证明N-CDs表面氨基等水溶性官能团的存在。以制备获得的N-CDs作为目标荧光团,Hg2+可高效结合到N-CDs表面形成络合物,并实现静态猝灭。而加入硫普罗宁可结合络合物中的Hg2+,使其脱离N-CDs表面,实现荧光恢复。由此建立的荧光开关检测硫普罗宁方法,较传统检测方法更准确灵敏。通过优化pH、反应时间、N-CDs和Hg2+的用量确定最佳条件。实验测得相对偏差(RSD)为4.7%,检出限为0.2μmol/L。采用此方法对人血清实际样品中的硫普罗宁含量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7.2%~101.3%。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