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农村邻里互助的文化资源开展老年照护是我国现有条件下应对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一种模式选择与政策期待。在政策监管难以深入农村基层的情况下,邻里照护政策进入由乡村自有逻辑主导的农村政策场域之中,呈现出“剩余型”的服务范畴、“专长式”的服务内容、“默会式”的服务标准、“舆论型”的服务回报与“孝道式”的服务激励等实践形态,暴露出邻里照护政策存在邻里服务难以有效满足贫弱老人照护需求、守望相助风气式微导致政策的社会基础不足等制度困境。加强培训以提高邻里照护的服务效果、扩大宣传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邻里互助风气、引入第三方评估以加强政策监管等办法是有效而可行的政策调适路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