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构建和评价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血虚风燥证小鼠模型。[方法]研究以小鼠体质量为区组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7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入空白组、模型组、地奈德乳膏组(阳性对照组)、猪肤汤软膏低浓度组、猪肤汤软膏中浓度组、猪肤汤软膏高浓度组,共6组,每组12只小鼠。采用先病后证的造模思路,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D-半乳糖注射结合丙酮、乙醚混合液刺激法建立SP动物模型,再采用低铁饲料喂养结合物理刺激建立血虚风燥证模型。造模结束后,通过小鼠一般情况、表观指标、病理指标和生化指标来验证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 1)小鼠一般情况:造模前各组小鼠皮肤状况良好,眼神明亮,精神状况良好。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其余各组小鼠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大便干燥等现象(P<0.05)。2)表观指标评价:造模前各组小鼠搔抓行为和饮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其余各组搔抓行为、饮水量均增加(P<0.05)。3)病理指标评价: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地奈德乳膏组(阳性对照组)、猪肤汤软膏低浓度组、猪肤汤软膏中浓度组、猪肤汤软膏高浓度组小鼠表皮厚度、皮肤肥大细胞计数均降低(P<0.05)。4)生化指标评价: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地奈德乳膏组(阳性对照组)、猪肤汤软膏低浓度组、猪肤汤软膏中浓度组、猪肤汤软膏高浓度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4(IL-4)、羟脯氨酸(Hyp)水平升高(P<0.05)。[结论]研究采用先病后证的造模思路,通过D-半乳糖注射结合丙酮、乙醚混合液刺激,采用低铁饲料喂养及物理刺激成功建立了SP血虚风燥证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性较好,操作性相对较强,值得进一步应用。
-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绵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