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1997年的深秋,从墨绿色的桂树叶间,一朵朵娇小的桂花绽出笑靥。我与《江西教育》的相遇,就在溢满桂花清香的校园。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初创"缺口教学"课题,我接受了《江西教育》熊义勇和曾宪瑛两位老师的采访。"缺口教学"通过设置学习缺口,调动学生的趋好心理,促使其在自我补缺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缺口教学"引起《江西教育》记者的浓厚兴趣,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