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肖体先; 侯文运; 梅世文; 王治杰; 周思成; 赵富强; 赵巍; 黄飞; 刘骞*
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3, 22(12).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59 2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3 213例, 女25 993例;年龄为(50±7)岁。观察指标:(1)结直肠癌患者人口学和肿瘤学特征。(2)早发性和晚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H检验。对早发性结直肠癌以年龄进行分段, 分类变量的缺失数据设置为未知。结果 (1)结直肠癌患者人口学和肿瘤学特征。59 206例患者中, 早发性和晚发性结直肠癌分别为23 104例和36 102例。59 206例患者中, 13~29岁1 041例, 30~34岁1 740例, 35~39岁3 288例, 40~44岁6 050例, 45~49岁10 985例, 50~54岁15 303例, 55~59岁20 799例。(2)早发性和晚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①早发性和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TNM分期、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M分期、术前癌胚抗原、神经浸润、癌结节、肿瘤长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6 350例早发性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位置位于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区、横结肠分别为2 329、2 139、579、1 303例;11 361例晚发性右半结肠癌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 563、3 945、902、1 951例;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7, P<0.01)。10 742例早发性左半结肠患者肿瘤位置位于结肠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分别为553、1 354、6 404、2 431例;15 941例晚发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65、1 798、9 668、3 610例;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0, P<0.01)。②23 104例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 年龄为13~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分别为1 041、1 740、3 288、6 050、10 985例。不同年龄阶段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TNM分期、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术前癌胚抗原、神经浸润、癌结节、肿瘤长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6 350例早发性右半结肠癌患者中, 年龄为13~29岁患者肿瘤位置位于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区、横结肠分别为91、117、45、69例;年龄为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5、136、47、115例, 304、313、93、201例, 614、535、151、330例, 1 155、1 038、243、588例;5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63, P<0.01)。10 742例早发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中, 年龄为13~29岁患者肿瘤位置位于结肠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分别为32、83、260、95例;年龄为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3、112、452、171例, 95、230、867、342例, 149、337、1 702、665例, 224、592、3 123、1 158例;5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7.84, P<0.01)。结论与晚发性结直肠癌比较, 早发性结直肠癌肿瘤发生位置更多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 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未分化, 组织学类型为黏液腺癌, 肿瘤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 神经浸润及癌结节比例均更高, 且肿瘤长径更大。不同年龄段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 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也存在差异。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