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脑损伤高危儿在出生16个月间出现躯体各部位异常肌张力的特征及干预治疗后的早期变化。方法经Gesell测定162例患儿一般发育水平DQ低于75的16个月龄的脑损伤高危儿,进行儿童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及神经运动发育评定。其中肌张力部分结合鲍秀兰修改自Amil-Tison神经运动检查法中的肌张力检查方法进行评价。对其中需要干预者通过Moter learning、Bobath疗法及低频脉冲生物电刺激进行治疗,并于治疗第12周后对患儿肌张力各项进行复查,比较干预前后肌张力的变化。结果检出肌张力异常者共130例,其中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者85例,异常肌张力增高出现部位最多见为躯干肌(68.24%),出现最少部位为上肢肌(20%)。肌张力低下者45例,异常肌张力低下出现最多见部位亦为躯干肌(86.67%),出现最少部位则为颈肌(24.44%)。经12周干预治疗后85例肌张力增高的患儿中49例患儿(57.65%)肌张力检查达正常水平,而45例肌张力低下者复查时仅有12例(26.67)肌张力达到正常水平,肌张力增高的患儿治疗后达正常比率高于肌张力低下者(χ2=11.33,P<0.01)。治疗后患儿躯体肌张力仍异常增高的各部位检出率以小腿三头肌(25%)最高。而45例肌张力低下患者中仍以躯干肌检出率最高(87.88%)。结论高危脑损伤患儿肌张力的异常应作为开始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早期干预对肌张力增高患儿改善相对明显。对肌张力低下患儿的治疗不应过多注重于单纯肌张力的提高,而是综合评价患儿全面发育情况,要兼顾运动的矫正及功能的改善,以便最大限度改善其神经系统发育水平,防治脑瘫的目的。
-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