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与Hp感染的关系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6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健康儿童56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抗体(Hp-IgG抗体)检测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将确诊血Hp感染的3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Hp-IgG阳性率,A组和B组血Hp-IgG阳性患儿治疗效果,A组和B组治疗有效患儿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Hp阳性率为58.06%(36/62),对照组血Hp阳性率为37.50%(21/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经过2周的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A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随访6个月,B组治疗有效患儿复发率5.88%显著低于A组的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尤其是复发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Hp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抗Hp三联疗法可提高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
单位营口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