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在国家层面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境,细化为从入口到出口的完整教学质量监控规程或细则,界定了监控主体的相应义务和权力,表现出监控主体角色清晰、监控实践与制度的动态互补性、监控行动自主性等特点,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大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