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毛诗大序》是阐释《诗经》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第一个里程碑,尽管其非凡的洞见为中国诗学理论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但也因其来历不明和种种"缺憾"而受到苛责和批评,并未被视为中国传统第一篇有意为之的文论。《诗大序》真的如历代学者批评的那样结构松散混乱,主旨无法一以贯之吗?从后结构主义话语理论的视角重新细读《诗大序》的文字表述、思路演进和总体结构,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诗大序》主旨鲜明,构思精巧,论证连贯,其独特的结构和论证形式恰恰建立在看似过时的小学(文字学)基础之上。而且,其意指结构与表现方式隐含了一个创作模式,暗合克里斯蒂娃的"互文"论和德里达的"撒播"论,因此或许可以称其为古代的后结构主义诗论。采用传统小学与后结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读《诗大序》,旨在探讨这样几个问题:一、以传统小学为根基的古代文论与后结构主义诗论是否有本质的区别?二、历史上至今为止对《诗大序》真实价值的评判为何不够客观公正?三、结合西方古典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诗学探索《诗大序》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诗论?四、使用现代诗学的方式重新细读《诗大序》能给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化提供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