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吕梁市荣军医院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产妇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并针对不同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办法,以此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年龄[≥33岁产后出血的患者比例为15.63%(5/32)],分娩方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比例为28.57%(4/14)],孕周[孕周<41周产后出血的患者比例为7. 41%(4/54)],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比例为23.08%(6/26)],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患者比例为14.29%(5/35)],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比例为37. 93%(22/58)],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患者比例为8.33%(2/24)]以及胎盘黏连[产后出血患者比例为23.08%(3/13)]均会影响患者产后出血,通过对单一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125、22. 034、6. 825、10. 254、7.114、25.147、26.301、8. 226,均P <0. 05)。通过对单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危险因素模型中发现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黏连符合分析结果(β=2.868、1.484、1.173;S.E.(β)=0.088、0.086、0.175;95%CI=3.499~22.734、2.889~6.834、1.368~3.894),但不同因素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6.746、4.012、2.379,均P<0.05)。结论年龄、分娩方式、孕周、前置胎盘、产道损伤、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及胎盘黏连均会影响患者产后出血,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做好相关工作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在患者产后还应加大护理力度,防止产后出血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