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0年以来,艺术家主导的"艺术乡建"实践开始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力量。2014年,一场以"路灯"与"星星"为"辩题"的"艺术乡建"主体性辩论在网络空间爆发,"艺术乡建"理论探讨逐步深入,多元化"艺术乡建"主体共生的新时代来临。文章主要对现实语境中政府主导的"屏南模式"、艺术家主导的"许村-青田模式"、企业主导的"丹寨模式"和高校师生主导的"花田模式"等四种主要"艺术乡建"实践类型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近20年来,中国"艺术乡建"实践遵循大体一致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流程,并以多元化形态共同助力乡村振兴。进入乡村振兴时代之后,"艺术乡建"的内生化发展逻辑将逐步强化,青年"艺术乡建"力量也将以"准组织化"方式深度介入。基于此,推动高校师生成体系介入新时代"艺术乡建"实践,将会有效助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自身学科发展拓展新路。
-
单位北京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