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屈原形象,隋唐即已见诸“水傀儡戏”“优戏”等早期戏剧形态,至元明清,体制完备的“屈原戏”逐渐形成且益发繁盛。时入20世纪,屈原再次被援引入戏剧文学,诞生20多部屈原题材剧目,不过,由于郭沫若《屈原》的耀熠光环,多数屈原戏剧目被遮蔽。观诸元明清“屈原戏”,其主题不脱儒释道的文化规范:虽然剧作家借由描绘屈原朝堂的不公遭遇,寄托个人科场不幸、仕途坎坷的孤愤,但在屈原投江后,无不采取了屈原“成仙”或是“还魂”等超自然情节设定,展示屈原化作游魂仍恋恋不舍其君,最终回归到儒家君贤臣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