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功能评价指标运动诱发电位(MEP)和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16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只施行手术,不给予外力打击。实验组应用PSI-IH装置复制脊髓损伤模型。记录并分析损伤前以及损伤后3 h、1 d、3 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大鼠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cMEP)和肌肉运动诱发电位(mMEP),同时采用BBB评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6周后观察大鼠脊髓组织学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h scMEP波幅减小,为正常波幅的32.69%±0.83%,2周后为正常波幅的52.93%±2.23%并处于稳定状态,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损伤后3 h mMEP波形消失,1 d后恢复至正常波幅的1.16%±0.17%,3 d后波幅明显恢复,4周后达正常波幅的48.20%± 3.70%并处于稳定状态,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h和1 d,所有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3 d后评分(1.38±0.52)分,4周后评分(11.50±0.93)分,达到稳定状态,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h~6周,scMEP与BBB评分均为显著相关(r值为0.732~0.908,P值均<0.05)。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6周mMEP与BBB评分呈中度至高度相关(r值为0.718~0.951,P值均<0.05)。对照组大鼠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发生后,scMEP、mMEP和BBB评分三个脊髓功能指标会先后顺序恢复,而且scMEP、mMEP与BBB评分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大鼠脊髓损伤后,scMEP、mMEP是较BBB评分更为灵敏的脊髓功能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