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作者:何季; 向仰州; 张雪娇; 郭广正; 廖朝选*
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 39(04): 74-81.
DOI:10.15958/j.cnki.sdnyswxb.2020.04.011

摘要

为探究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人工草(AG)、自然草(NG)和清耕(CK)三种处理,测定三种模式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AG和NG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2 mm粒径中,CK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中;生草栽培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2)0~20 cm层,NG和AG处理下,6个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比CK分别高236.99%、188.52%、295.76%、267.51%、290.14%、242.10%,和122.44%、84.46%、157.05%、91.19%、127.83%、110.46%;(3)生草栽培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大团聚体中,比例为86%~95%;CK处理下,其贡献率则主要来自于<0.25 mm的微团聚体。综上所述,生草栽培能显著提高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自然生长杂草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优于人工种植黑麦草,研究结果可为刺梨园的科学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大学; 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