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GC-1细胞DNA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分析

作者:杨思琪; 赵海霞; 尤旭; 马琼艳; 杨圆; 张艳; 叶勇; 吴杰; 袁丁; 张长城*
来源: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 37(01): 142-148.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01.023

摘要

目的建立3种小鼠睾丸精原细胞株GC-1细胞DNA损伤模型并分析其异同。方法分别采用UVB辐照、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刺激GC-1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γ-H2AX表达及定位;免疫荧光法检测8-OHdG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p-p53和p21表达水平。结果 UVB辐照和D-Gal处理后,γ-H2AX蛋白表达分别在4 h和6 h达高峰BLM刺激后,γ-H2AX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且BLM浓度越高,其达到高峰时间越短。UVB辐照和BLM刺激后,胞核胞质内均有8-OHdG表达,且时间越长,核内表达越多;D-Gal处理后,8-OHdG主要表达在胞质,且在6 h达高峰。UVB辐照后,p-p53和p21蛋白表达不断上升,p21表达较滞后;D-Gal处理后,p-p53和p21表达分别在6 h和12 h达高峰;BLM刺激后,p-p53和p21蛋白表达呈同步上升趋势,BLM浓度越高,其达高峰时间越短。结论成功建立3种GC-1细胞DNA损伤模型,且D-Gal处理GC-1细胞DNA损伤较轻,而UVB辐照和BLM刺激DNA损伤较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