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1920年9月,上海法租界渔阳里六号一栋不起眼的院落,挂起了"外国语学社"的招牌。这是我党早期著名的培养留俄干部和革命干部的外语学校——外国语学社,学员后来很多去了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外国语学社虽然存在不到一年,但她把外语教育和马列主义教育相结合,培养了刘少奇、任弼时、汪寿华、罗亦农、肖劲光等一批党的重要干部,成为了红色教育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