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境内部分地区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相关生态规律。方法 2020-2022年期间,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昆明市晋宁区、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曲靖市沾益区、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和普洱市思茅区6个采集点,使用雾网捕捉亚洲长翼蝠,之后采集其体表寄生虫并进行整理鉴定。计算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的构成比(Cr)、感染率(PM)、平均多度(MA)和平均感染强度(MI),分析感染情况;使用优势度指数(Y)判断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的优势物种;运用聚块指数(mm)判断优势种的空间分布类型;利用协调系数(V)分析优势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体表寄生虫感染情况的性别差异。结果 共捕捉到亚洲长翼蝠77只,在其体表收集到寄生虫498只,主要类群为革螨(Cr=33.53%,PM=55.84%,MA=2.17,MI=3.88)和蝙蝠蝇(Cr=64.66%,PM=93.51%,MA=4.18,MI=4.47)。优势物种为长铗蛛虱蝇(Y=0.293)和短铗蛛虱蝇(Y=0.203)。聚块指数分析表明,长铗蛛虱蝇(mm=1.366)和短铗蛛虱蝇(mm=2.460)在不同宿主个体间均呈聚集分布。协调系数分析发现,长铗蛛虱蝇与短铗蛛虱蝇之间(V=0.248,P=0.026)存在正协调关系。此外,亚洲长翼蝠性别对其总体表寄生虫、蝙蝠蝇和革螨感染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云南省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感染普遍,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群落结构较简单,主要为革螨和蝙蝠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