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联抗栓方案(DAT)与三联抗栓方案(TAT)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比较基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的抗栓方案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有关NOACs与华法林比较治疗房颤合并急性ACS患者PCI术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对患者全因死亡率、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CRNMB)、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包括10 969例患者。DAT组与TAT组比较:DAT组患者的ISTH大出血(OR=0.65,95%CI 0.55~0.77,P<0.001),CRNMB(RR=0.69,95%CI 0.63~0.76,P<0.001)发生率低于TAT组。两组间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T组心肌梗死(OR=1.24,95%CI 1.00~1.54,P=0.05)及支架内血栓(OR=1.49,95%CI 0.98~2.25,P=0.06)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系DAT组达比加群酯110 mg、TAT组利伐沙班2.5 mg造成的偏倚,剔除后荟萃分析DAT组心肌梗死(OR=1.16,95%CI 0.91~1.48,P=0.23)及支架内血栓(OR=1.45,95%CI 0.89~2.38,P=0.14)发生率的升高趋势消失。基于NOACs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的比较:NOACs组的ISTH大出血(OR=1.63,95%CI 0.54~0.75,P<0.001),CRNMB(OR=0.70,95%CI 0.63~0.78,P<0.001)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两组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AT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TAT组,基于NOACs的抗栓方案出血发生率低于基于华法林抗栓方案,而缺血事件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合并ACS患者PCI术后最佳的抗栓方案可能是一种P2Y12抑制剂联合一种全剂量的NOACs。

  • 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濮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