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不同病程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并根据耐受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按心衰病程将患者分为病程<5年者(A组,68例)与≥5年者(B组,32例)。以治疗3、6及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观察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预后指标(因心衰症状加重再入院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并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内心脏结构指标变化差异及累积无心衰加重再入院、无心血管死亡及无终点事件生存率。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LVEDD均呈下降趋势,LVEF均呈上升趋势(P时间<0.05),除基线外,同时间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组间<0.05);两组LVEDD、LVEF的变化趋势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两组累积无心衰加重再入院生存率分别为65.7%与1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23.115,P<0.05);累积无心血管死亡生存率分别为89.3%与8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05);无终点事件生存率分别为57.6%与1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78,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心衰病程≥5年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更高(HR:3.544;95%CI:1.933~6.498),年龄(HR:2.461;95%CI:1.169~5.17)也是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更有效逆转短病程心衰患者的心室重构,提高无心衰加重再入院及无终点事件累积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