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身为医务工作者, 终身学习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必备。繁忙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常常使人疲于奔命, 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 为了及时掌握新知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知识更新的需求尤为紧迫。相对于日趋精进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巧, 在与患者的沟通中, 科学传播知识匮乏所导致的沟通障碍日趋凸显, 无疑是导致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有鉴于此, 学习基本的科学传播知识和掌握必备的沟通技巧实属必要。美国作者兰迪·奥尔森所著的《别做这样的科学家:走出科学传播的误区》一书, 不仅能拓宽我们的眼界, 而且有助于提高医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一位从大学教授跨界进入好莱坞并拍摄电影的科学传播者, 奥尔森的职业生涯历经了学术研究与影视制作2个领域, 勤奋好学的他在其中均颇有建树。正是这样的职业体验, 让他有感于科学界在做好科学传播方面尚存在一些需要迎接的挑战和逾越的障碍。他深谙科研人员开展科学传播面临的一系列窘境和困惑, 力图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科学家出谋划策, 争取为科研人员开辟一条让科学更加人性化的传播之路。这部23万字共计6章的专著, 主要内容包括:不要过于理智, 不要太没有想象力, 别做蹩脚的故事讲述者, 不要如此不讨人喜欢, 别做差劲的倾听者, 要为科学发声。奥尔森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亲身体验后总结提炼而来的经验, 竭尽全力为读者指点迷津。笔者以为, 在知识爆炸和信息泛滥的当下, 形式与内容势必同样重要。作为一部科学传播的"避坑指南", 开卷阅读必将有助于我们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更加注重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