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ICU住院患者6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观察组(n=311)和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即口头交接、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相结合,观察组采用口头交接加SBAR交班指引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掌握准确情况、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25. 16±2. 54)分,观察组为(27. 03±2. 16)分;对照组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29. 32±3. 51)分,观察组为(32. 05±2. 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实施SBAR模式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 87%,实施后为1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病情掌握准确情况得分为(93. 50±2. 86)分,观察组为(95. 14±3. 28)分;对照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62. 41±22. 53)分,观察组为(274. 62±25. 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BAR模式可以有效规范重症监护病房的交接班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