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单纯的学术话语建构不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中国化历程是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时性的维度来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溯到1919年,肇始于陈溥仪、李大钊等人对河上肇相关论著的译介,后经瞿秋白、李达、艾思奇等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逐步实现了这一概念的中国化。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与中国实际深度互嵌,并在话语的实践阵地、实践参照和实践诉求中,呈现出别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深层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