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覆膜措施下谷子的土壤水热动态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为实现旱地谷子的高产提供理论基础,于2020年在山西省朔州市红旗牧场设置普通地膜(PE)、生物降解型地膜(BP)、全生物降解型地膜(FB,自制)、不铺设地膜(LD,为对照)4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动态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S”型,当土层深度增加至200 cm以上时,变化趋于一致;PE处理对谷子整个生育期均有明显的增温效果,拔节期5~25 cm土层均温最高。3种覆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作用大小表现为PE>BP>FB>LD;收获期FB处理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较LD处理分别低8.72%和14.30%;PE、BP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较LD处理分别高10.6%、22.2%,蔗糖酶活性分别高46.5%、30.9%。覆膜处理显著增加了谷子产量,平均增产32.48%,但覆膜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从覆膜对水热动态、酶活性和产量等综合考虑,在谷子生产中,生物降解地膜具有替代PE的可行性,且FB在水分利用方面表现更优,同时可达到缓解地膜污染的效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