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语文课上,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的备课、授课甚至评课的标准都是建立在"教程"上的。即这种课堂的推进始终围绕"教师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而开展。由于这种课堂呈平面单线发展,尽管操作起来清晰、易行,但长此以往,使儿童阅读过程与文本对话展开不足,儿童脑海中只能留下平面、单一的抽象符号,无法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儿童个性思维的瘫痪怠工。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立足于儿童,关注"学程",让儿童从"我问"出发,经历"我学"与"我悟"的学习过程,从而在阅读中激活儿童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激扬他们思维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