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真善美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意义重大。但是在就业指挥棒的牵引下,面临着“重技术、轻人文”的功利主义社会氛围,制约了人文素质课的实际效果。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优化教学安排,改进教学方法,构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指导,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人文素质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