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的PHN病人149例。所有病人进行疼痛量化评分后,进入第一阶段治疗。给予口服普瑞巴林150 mg,每日2次。治疗14天后,进行疼痛量化评估,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测定普瑞巴林的血药浓度。并根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情况将病人分为三组进行第二阶段治疗:将NRS评分≤3的病人归入常规药物组(R组,66例);NRS评分> 3的病人(83例)再按照病人意愿分为两组:增强药物组(P组,37例)和射频治疗组(F组,46例)。R组病人继续原治疗方案。P组将普瑞巴林治疗量增加100%(每日2次,每次300 mg);F组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行选择性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14天后,再次进行疼痛量化评估,同时测定普瑞巴林的血药浓度。结果:治疗前的NRS评分为6.81±1.12,经过第一阶段治疗后,NRS评分降至3.85±1.27 (P <0.01)。其中,NRS评分> 3病人的普瑞巴林血药浓度为(2252.33±1308.91)μg/L,明显低于NRS≤3病人的血药浓度(P <0.01)。第二阶段治疗后,P组病人NRS评分降至2.81±0.52,F组降至2.68±0.74。F组NRS评分3分以下的病人占入组病人的87.0%,明显高于P组(P <0.05)。P组总体的普瑞巴林血药浓度上升至(2759.55±1810.88)μg/L,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R组和P组普瑞巴林血药浓度高于F组病人(P <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头晕和嗜睡。其中,F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普瑞巴林的血药浓度与PHN的治疗效果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血药浓度偏低的状态下,与脉冲射频联用可提高PHN的治疗效果,改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