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水稻矮化育种成功60周年之际,回顾了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1959年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矮秆品种——广场矮,开创了一条水稻矮化育种的新途径。水稻矮化育种的成功,使水稻单产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与墨西哥的小麦矮化育种一起,引领了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在水稻矮化育种基础上,黄耀祥院士先后开创了水稻丛化育种、半矮杆"早长"超高产育种、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和超级稻育种,创建了高效的杂交育种"组群筛选法",从而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水稻育种学。黄耀祥院士带领育种团队先后培育出60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品种有15个,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15项,为我国粮食增产和水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回顾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展示他不断解决水稻生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他求真务实、敏锐创新、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以期对农业科研工作者有所启迪和激励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