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探索复方血栓通胶囊入血成分抗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文献获得复方血栓通胶囊的入血成分,应用TCMSP数据库和Pharm Mapper反向预测得到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中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靶点,使用Venny 2.1得到入血成分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和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药材-入血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图和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图(PPI),通过拓扑参数分析获得关键成分和候选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Auto Dock 1.5.6软件对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收集得到复方血栓通胶囊入血成分11个,检索数据库和反向预测得到入血成分靶点303个,从Gene Cards数据库得到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靶点3324个,共同靶点194个。通过“药物-药材-入血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图和PPI网络图拓扑分析,结合文献确定11个入血成分和6个关键蛋白作为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分别获得50个和18个条目(P <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哈巴俄苷与MMP2、黄芪甲苷与MMP2、黄芪甲苷Ⅱ与STAT1、丹参素和STAT1、原儿茶醛和IL2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1;其中哈巴俄苷与MMP2结合能最低,其次为黄芪甲苷与MMP2,表明哈巴俄苷、黄芪甲苷与MMP2结合活性最强。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入血成分可能通过SRC、IGF1、STAT1、IL2、MMP2、MET等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粘着斑、Ras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