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王阳明《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贵州自古以来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大批文人墨客的喜爱。古人对贵州奇山秀水的追捧从这些诗词中可窥见一斑,如唐代诗人孟郊写道“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宋代诗人曾丰曾云“云窍旁通吞日月,烟萝倒拔挂虹霓”,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感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等等。明清时期,文人学者又对当地多种族群的人物长相、语言、习俗等多方面的奇风异俗感兴趣,如清代画家所绘的《百苗图》《职贡图》就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一个缩影。20世纪40年代,庞薰琹在西南大后方创作的“贵州山民图”系列,格外关注少数民族服饰和仪式舞乐等西南民族文化元素,具有民族志特征。这些也成为后人可借鉴的文学、视觉资源之一。近年来,贵州少数民族题材不断成为大家创作的热点,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