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以“一以贯之”否定“多学而识之”的本意在指点出一超越的道德主体,曾子的回答揭示了可以通过“忠恕”正面建立起此超越的道德主体,道德主体直通宇宙本体。实践地说,“一以贯之”指道德主体之“存有论的纵贯”和“认识论的横贯”,“纵贯”开出“道德本体论”,成就道德实践;“横贯”开出“道德认识论”,成就知识系统。存有论说,“一以贯之”指宇宙本体创生万物不已。孔子的“一以贯之”是从超越的综合德行与知识而言,不仅可以圆融地消解后世“心学”和“理学”之间的对立,更可以使儒家的道德实践既不会陷入虚玄的神秘主义,又不会陷入泛理智主义。“一以贯之”奠定了儒家理性主义的道德实践的圆融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