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方法 根据病程将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急性亚组)40例及慢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慢性亚组)31例,并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十六碳一烯酸(C16∶1)、十八碳一烯酸(C18∶1)、十八碳二烯酸(C18∶2)、α-十八碳三烯酸(α-C18∶3)、γ-十八碳三烯酸(γ-C18∶3)、二十碳一烯酸(C20∶1)、二十碳四烯酸(C20∶4)、二十碳五烯酸(C20∶5)、ω-3-二十二碳五烯酸(ω-3-C22∶5)、ω-6-二十二碳五烯酸(ω-6-C22∶5)、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计算ω-6族(C18∶2,γ-C18∶3,C20∶4,ω-6-C22∶5)与ω-3族(α-C18∶3,ω-3-C22∶5,C20∶5,C22∶6)的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及急性亚组血清C18∶2水平显著降低(Z=-1.990,Z=-2.559;均P<0.05),其余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亚组各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慢性亚组比较比较,急性亚组ω-6-C22∶5与C22∶6水平显著降低(Z=-2.064,Z=-2.603;均P<0.05),其余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6为截断值时,卒中组与对照组、急性亚组与对照组、慢性亚组与对照组ω-6/ω-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84,P<0.05;χ2=25.140,P<0.05;χ2=25.655,P<0.05),急性亚组与慢性亚组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8)。以10为截断值时,急性亚组与对照组ω-6/ω-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3,P<0.05),卒中组与对照组、急性亚组与慢性亚组、慢性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9,P=0.099;χ2=1.046,P=0.306;χ2=0.318,P=0.573)。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18∶2、C22∶6、ω-6/ω-3为主的特征性改变,检测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干预治疗。
-
单位神经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