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张静宵*; 刘玉芳; 程时磊; 杜瑞; 刘娜; 雷雯; 王永顺; 刘佳; 刘培运; 蔡辉霞; 马霄; 马俊英; 王威; 苏国明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02): 178-182.

摘要

目的了解青海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全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5-9月,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根据生态区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青海省16个县(市) 51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岁以上常住居民,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采集受检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土源性线虫、带绦虫虫卵并计数,直接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粪检阳性者感染钩虫的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12 859人,检出2种土源性线虫(蛔虫、蛲虫)、 1种带绦虫、 2种肠道原虫(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总感染率为2.0%(249/12 859)。土源性线虫感染以蛔虫为主,感染率为1.1%(138/12 859)。蛲虫、带绦虫、肠道原虫感染率分别为0.9%(8/857)和0.8%(103/12 859),仅发现1例带绦虫感染者。祁连山生态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5%(65/4 292),不同生态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江河源-甘南生态区原虫感染率最高,为1.3%(56/4 302),不同生态区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0.9%(59/6 435)和1.2%(79/6 424),男、女性原虫感染率分别为0.9%(56/6 435)和0.7%(47/6 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9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2.5%(37/1 512), 70~79岁人群感染率最低,为0.3%(1/371),不同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0岁和10~19岁人群原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3%(1/78)和1.2%(20/1 673),不同年龄组人群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汉族和土族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1%(99/4 707)和1.0%(5/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蒙古族和藏族的肠道原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4%(15/1 056)和1.1%(59/5 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2.4%(24/1 014),学生和农民的感染率也较高,分别为1.7%(29/1 666)和1.4%(72/5 336),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待业人员肠道原虫的感染率最高,为4.8%(1/21),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青海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以蛔虫为主,多分布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和低年龄阶段的人群,肠道原虫感染人群多分布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的畜牧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