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珠状沙波的发现及意义

作者:郑树伟; 程和琴; 吴帅虎; 刘高伟; 陆雪骏; 徐文晓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6, 46(01): 18-26.
DOI:10.1360/zd2016-45-1-18

摘要

提出"沙波形态-伴生底形"的命名方法,将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河口南北港分流口河槽床面形态测量时发现的由链状沙波和伴生底形-椭圆形凹坑组成的微地貌称为链珠状沙波.初步统计了链状沙波和椭圆形凹坑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链状沙波平均波高1.29 m,平均波长31.89 m,沙波指数(波长/波高)介于1456.09,背流面常发育有次级沙波,每个沙波发育的椭圆形凹坑介于210个;椭圆形凹坑最大深度为1.98 m,最小深度为0.3 m,平均深度为0.98 m.对测区沙波发育环境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1)在观测的一个涨潮和落潮过程中,落潮平均流速为0.78 m s-1,涨潮平均流速为0.27 m s-1,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2)底质粒径组成较复杂,粉砂(263mm)含量介于21.6%23.4%,极细砂(63125mm)含量介于28.2%32.2%,细砂(125250mm)含量在39.7%41.6%;(3)沙波发育区水深在1317 m.本研究丰富了沙波类型,为长江河口河槽动力地貌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在河口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