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59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伤后水肿高峰期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型,测量各患者水肿高峰期头颅CT中脑挫裂伤灶体积和双侧脑室前夹角,分析各组患者GCS评分与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中、重型患者按其入院后是否行手术治疗,又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早、远期预后和远期认知功能等情况。结果 59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轻型20例,中型26例,重型13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患者GCS评分与影像学表现呈中度负相关;中、重型组中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18例,保守组仅1例(4. 76%)重残,并伴认知功能障碍;手术组3例(16. 67%)植物生存,7例(38. 89%)重残,12例(66. 67%)伴不同程度认知障碍;两组患者在早、远期预后及认知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1)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GCS评分与其影像学评价指标中度相关,当二者间不完全一致时,治疗策略选择应以GCS评分为准,兼顾影像学改变。(2)手术治疗组患者总体预后及认知功能差,所以严格把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手术指征,对于保留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