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领域中的一种行为方式,公共精神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当代大学生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没有良好的公共精神作为支撑,民族复兴重任的完成很难想象。主体意识的欠缺、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制约、转型期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长期偏颇等导致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缺失。有必要构建以学校为本的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主课堂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提升公共精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