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新型地理信息系统的急性心肌梗死空间数据地图建设。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发病的胸痛患者2 3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佛山市南海区下辖镇街进行分组:桂城街道组、里水镇组、九江镇组、丹灶镇组、大沥镇组、狮山镇组、西樵镇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入"急性胸痛绿色通道",在患者到达急诊科10 min完成初步评估,并完成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与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发病时间,根据患者的住院病历号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建图、分析,建立AMI发病数据库。结果 AMI患者2 313例中,男1 654例,女659例。其中,桂城街道组380例、里水镇组315例、九江镇组177例、丹灶镇组152例、大沥镇组497例、狮山镇组641例、西樵镇组151例;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南海区发病的胸痛患者2 313例,发病率前3位的分别为:狮山镇、大沥镇、桂城街道,分别占:27.7%、21.5%和16.4%;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地区AMI患者发病具有群体聚集性,即在某些村镇AMI发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佛山市南海区心肌梗死发病存在地区分布规律,加强空间数据地图建设能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延误高发区,能为临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