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儿童时间认知、体验和理解的研究主要包括皮亚杰开创的实验室里的时间认知心理学研究、福柯派主张的关于身体规训的时间社会学研究,以及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的时间现象学研究。研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切近时间理解宏远时间,通过游戏中的空间转换理解时间轮回,通过亲子对话和自我叙述突破对自然时间的局限化理解,进而理解抽象时间;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特殊事件、数概念的学习和学校的制度化生活有助于儿童获得对时间的情境化、情感化理解,并习得钟表时间。儿童在生活中习得了两套社会性时间的概念,分别是高度社会化的“钟表时间”与“主体性时间”。在充斥儿童时间管理、时间自律研究的“理性教育学”之外,学界急需建构一套儿童主体化时间研究的“发呆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