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合是否获得国家奖学金、专业平均排名和挂科数量三项指标,将高水平大学本科生学业表现划分为学优型、普通型和学困型,并探究差异化学业表现在个体、家庭和院校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背景特征上,本科生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个体特征和父母特征效应。在学习投入上,课外学习时间对学优型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困型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上课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支持对本科生不同学业表现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院系制度设置上,所在院系实施书院制的学生学困发生比是未实施书院制的两倍多。对此,需关注本科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投入,进一步反思本科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支持以及书院制在探索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